建筑物抗暴治理
集团工単安风[2020] 41号
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监管部工作表单
![]() |
关于印发《中国石化既有建筑物
抗爆治理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推逬和规范"控制室或机推间等面向貝.冇火穴、爆炸危险装置 侧 不抗爆隐患M的治理工作,强化集团公司系统性风险管控,集团公司组织 编制了《中国石化既有建筑物抗爆治理指导意见(试行)》(以卜.简称《指 导意见》),并征求了集团公司相关设计单位和部分炼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现将《指导意见》印发你们,在开展抗爆治理时,结合本单位实际参 照执行°
青岛安匸院联系人:
附件:屮国石化既有建筑物抗爆治理指导意见(试行)
安全监管部
2020年6月3日
中国石化既有建筑物抗爆治理
指导意见(试行)
1总则
1.1目的依据
为了提升爆炸冲击危险区域内不满足抗爆要求的企业内部 既有建筑物的抗爆能力,防止重大人员伤害,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1.2适用范围
本意见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内部既有建筑物,包括以下两 类:
1.2.1布置在甲乙类火灾危险性装置区的控制室、交接班 室和有人值守的机柜间等。
1.2.2其他人员集中建筑物。划分标准见附件I-
![]() |
1.3对于火灾危险性为丙类及以下,且操作温度低于物料 闪点的生产装置,可不考虑该类生产装置对建筑物的爆炸冲击风 险。
1.4
爆治理,
1. 5
相关规范执行。
2基本规定
2. 1建筑物应满足CB5OO16. GB50160等规定的防火间距 要求。
2. 2当建筑物受到的爆炸冲击波超压》6. 9kPa或冲量》 207kPa ,且未进行抗爆设计时,建筑物宜进行抗爆治理白
2.3建筑物抗爆治理应优先考虑撤出建筑物内人员的方 案。确需有人值守时,应对建筑物进行抗爆治理。抗爆加固的工 程成本过高或抗爆加固改造后建筑物难以满足GB50016. (B50160及其他现行国家标准要求的,应考虑将建筑物迁至爆炸
冲击危险等级为低级的区域。爆炸冲击危险区域等级划分标准见 附件2。
2.4采取分批治理、经济可行的原则
2, 4.1应优先治理涉及甲乙类火灾危险性装置区的控制
室、夕卜操室,交接班室、办公楼和有人值守的机柜间等。
2. 4.2对于其他抗爆能力不足的既有建筑物,应根据建筑
物内的人员数量、建筑物的重要性、建筑物结构类型、爆炸冲击 波大小及建筑物损坏程度等,分批进行抗爆治理。
2・4.3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照安全可靠、技术可行、
经济合理的原则,选择抗爆治理方案口建筑物采用就地抗爆治理 后,应确保在一次抗爆设防冲击波下不发生严重破坏和坍塌。
3建筑物爆炸风险评估
3. 1应通过建筑物爆炸风险评估,确定建筑物造泛的爆炸
冲击波参数(包括爆炸冲击波峰值入射超压和正压作用时间), 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抗爆治理寻
3.2可采用临界距离判断方法(见附件3)对建筑物进行 初步筛查,根据筛查结果进行详细的爆炸风险评估,评估工作由 中国石化认定的定量风险评估(g 机构承担。
3.3爆炸风险评估要求
3, 3.1应采用基于风险的方法或基于最大可信事故场景的 方法确定爆炸冲击波参数。爆炸分析场景应考虑蒸气云爆炸
(V2E)、爆炸物爆炸、压力容器爆裂和沸腾液体膨胀蒸气云爆炸
(BLEXE 等。
3・3.2 对于VZE爆炸分析可采用TND多能法、
Bakef-Stf ehl ow-Tang (BSTQ方法、计算流体动力学(。心 方
法等,不得采用 询 当量法进行气体爆炸分析。对爆炸物爆炸评 估,可参照GB/T 37243和@50089的有关规定。
3.4建筑物爆炸冲击波设防基准应为累积发生频率为万年 次的爆炸冲击波参数,或者根据最大可信事故场景确定的爆炸 冲击波参数。
4建筑物抗爆治理方案
4.1编制抗爆治理方案前,应按G860068、@50292、 GB50023等有关规定,对建筑物进行结构检测、可靠性鉴定和抗 震能力鉴定,并进行建筑物结构安全性核算和建筑物抗倾覆性核 算。建筑物结构安全性核算方法可采用单自由度法、等效静荷载 法,多自由度法、有限元分析方法等。相关计算方法可参见
GB/150779 (报批稿)中的有关规定。
4.2当既有建筑物的一部分需要抗爆加固时,应对建筑物 整体进行结构安全核算,核算时应考虑非抗爆部分在爆炸中破坏 后对抗爆加固部分的作用和影响。
4.3应根据建筑物结构安全性核算结果、生产操作环节的 制约、建筑物的现状及场地状况,综合权衡适用性、可实施性及 经济性等因素,制定全面完整的抗爆治理方案。可选择新建抗爆 建筑物或对既有建筑物进行抗爆加固。
4.4对既有建筑物进行抗爆加固时,可采用直接加固法(例 如各类结构加固法、法等)或间接加固法(例如增设支 点加固法、抗爆庇护罩法等),加固方法的相关要求应满足 GB/T50779 (报批稿)的规定。相关加固方法的说明见附件4。
4.5当建筑物钢筋混凝土构件(钢筋混凝土柱、梁、板) 不满足抗爆安全要求时,可采用各类结构加固法或间接加固法, 例如增设支点加固法、加大截面加固法、外包型钢加固法、粘贴 复合材料加固法和增设剪力墙法等。
4.6对既有建筑物的墙体进行抗爆加固时,宜选择抗爆涂 层法。抗爆涂层法加固时,宜在建筑物内侧喷涂抗爆涂层,喷涂 厚度应根据计算结果确定。
4. 7抗爆涂层的基本物理性能指标应满足附件5的要求。 抗爆涂层动态性能应通过气体爆炸冲击测试的验证(作用在抗爆 涂层上的峰值反射压力不得低于300kPa,正压作用时间不得低 于150m),并提供爆炸冲击测试报告。未通过气体爆声冲击測 试验证的抗爆涂层不得用于石油化工建筑物的抗爆治理。
4.8抗爆涂层底漆应满足抗爆涂层附着力要求,应有良好 的渗透力并能够封闭混凝土基层的水分、气孔以及修正基层表面 微小缺陷,同时能够与基材及抗爆涂层有良好的粘结作用。抗爆 涂层用于混凝土基面底漆的基本性能应满足JC/T 2252的要求, 且应经过气体爆炸冲击测试验证,在爆炸冲击测试后不能出现涂 层脱落现象。
4.9对于采用直接加固方法无法满足抗爆要求的建筑物, 可采用抗爆庇护罩法。
4.10普通的砖混结构建筑物宜采用抗爆庇护罩法进行抗
爆加
4.11对于面积较小、改造难度大的建筑物,可选用模块化
的可移动式抗爆庇护设施。
4, 12谨慎使用在建筑物与爆炸源之间增设抗爆墙的抗爆
加固方法。如果确需使用该方法,应通过CFD方法详细模拟爆炸 冲击波传播过程,并进行专项论证。
4,13建筑物的门、窗应符合CB/T50779 (报批稿)的有关
规定。建筑物墙面和屋面上的进出风口应满足GB50160的要求,
进出风口应按照GB/T50779 (报批稿)的有关规定设置抗爆阀。 抗爆治理改造后的建筑物暖通系统应符合(B/I50779 (报批稿) 和JG7436等标准的有关规定。 三化工办
1. 人员集中建筑物判断标准
2. 爆炸冲击危险区域等级划分标准
3. 临界距离判断方法
4. 主要加固方法说明
5. 抗爆涂层基本物理性能指标要求及检验标准
6. 相关的标准规范、规定与参考的技术指南
![]() |
人员集中建筑物判断标准
人员集中建筑物是指有固定工作人员在内或者经常有人存
在的建筑物,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
固定工作岗位上的人员工作时间为40人咧、时/天以上的 场所。
2.高峰期内,在建筑物内工作1小时及以上的人员数量不少 于10人(出现频率》每月一次丄具体示例如下中
附表1人员集中建筑物类里划分示例
人员集中建筑物举例
一作为应急防护或应急指挥的建筑物,例 如,防火、防爆、防毒鹿护所、应急指挥屮 心等序
一控制室;
一外操室;
一办公室,
一会议室;
—实验室或化验室;
—I IOkV或35kV有人值守变电所(人工时
满足要求);
一餐厅/食堂;
-消防站或维修间;
一培训楼:
一£他符M要求的人员集中建筑物。
不属于人员集中的建筑物举例
临时巡检或临时进入的建筑物,包括: 一现场分析小屋]
一现场取样点/测试站;
一无人的变电站和电机控制中心
(MCCs);
一远程仪表间;
一设备间、机泵间等;
一主要用F储存物料F1无指定人员的 建筑物(如物品仓库丄
爆炸冲击危险区域等级划分标准
附表2爆炸超徒对不同类型建筑物的影响
建筑物类型 | 峰值超压(kPa) | 建筑物损坏程度 | |
钢结构厂房等 钢框架、轻钢 护结构建筑物 | 10.4 | 围护结构板材被撕裂,内部墙体毁坏:存在坠落 物造成的危险 |
17. 3 | 建筑物框架存在但有变形,围护结构及内部堵体 毁坏 | |
34, 5 | 全部毁坏 | |
未配筋砌体墙 建筑物 | 6.9 | 没有易碎窗户的墙体部分倒塌,无法居住 |
& 6 | 墙体及屋面部分毁坏 | |
10. 4 | 完全倒塌 | |
20. 7 | 完全坍塌 | |
钢结构或混凝 土框架,未配 筋砌体壊充墙 建筑物 | 10.4 | 墙体向内坍塌 |
13.8 | 屋面板倒塌 | |
17. 3 | 整个框架倒塌 | |
34.5 | 完全坍塌 | |
钢筋混凝土或 配筋砌体期力 墙建筑物 | 27.6 n | 屋面及墙体变形,内部墙体破坏 |
41.4 | 建筑物主要构件破坏.倒塌 | |
82.8 | 建筑物完全坍塌 |
注h附表2来源于中国石化洛阳工程公司万朝梅《石化工程建筑物抗爆设计方 案分析与选择》和Frank P. lees.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 [M], 2"dedi tione
75 2:原资狩中未提供建筑物设计所考虑的基本风压、抗震设防烈度、建筑物设 计参数、设计使用年限等,鉴于不同国家建筑物设计可靠度标准不同,本资料仅供参 考O
附表3爆炸冲击危险区域等级划分标准
![]() |
备注:判断标准以爆炸超压为主,作用时I冋仅作为参考。
临界距离判断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布置在甲乙类装置或罐区附近的建筑物抗爆 治理快速排査。步骤如下:
1. 选择爆炸源强度。
爆炸源特指受阻塞、封闭的空间或区域,且该区域可能产生 处于爆炸极限的可燃气体,该可燃气体遇到延迟点火源后,将产 生气体爆燃或爆轰现象。
根据装置区或罐区阻塞程度、受约束程度等确定爆炸源强 度,爆炸源强度由低至高分为1〜10共10个等级,阻塞程度或 受约束程度越高,爆炸源强度越高。
一般情况下,对于油品罐区爆炸源强度可选择3〜4 (当罐 区周边有特别茂密的树林时,可增加至5);液化炷罐区可选择5; 甲乙类石化装置区可选择6〜10。
2. 估算可燃气云体积。
将可燃气云体积近似为主要危险设备框架区的体积。区域高 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照主要设备平均高度确定,如果没有具体 数据通常可取5叫 设备框架区体积一般不超过9000品。超过时, 应进行详细的气体扩散分析。
3. 确定建筑物与爆炸源距离。
可近似为装置区设备设施外边界或罐区防火堤至建筑物墙 体外边界的距离。
4. 需要进行抗爆治理的建筑物判断方法。
临界距离确定:按照附图1,根据爆炸源强度选择图中不同 的曲线。根据选择的曲线,利用可燃气云体积值(横坐标)确定 对应的临界距离(纵坐标)。或参照表4确定临界距离。
判断方法:当建筑物与装置的距离小于临界距离时,需要进 行详细的爆炸风险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抗爆治理。
当建筑物与装置的距离大于临界距离时,该建筑物可不纳入 抗爆治理范围。
![]() |
附图I建筑物临界距离图
备注:图中曲线表示窪筑物遭受的爆炸冲击波超压为6.9kPa°
附表d建筑物抗爆治理快速排査临界距离表(冲击波超压6, 9k卩"
可燃气云体积廿 | 建筑物与装置边界的临界距离Cm) | ||
爆炸源强度4 | 爆炸源强度5 | 爆炸源强度6-10 | |
100 | 10.3 | 19. 3 | 54.6 |
600 | 18.7 | 35. 0 | 99. 2 |
1000 | 22. 2 | 41.5 | 117,7 |
1500 | 25.4 | 47.5 | 134.7 |
3000 | 32. 0 | 59.8 | 169.7 |
6000 | 40. 3 | 75.4 | 213.8 |
9000 | 46. \ | 86. 3 | 244.7 |
10000 | 47.7 | 89.4 | 253.5 |
15000 | 54. 6 | 102.3 | 290. 2 |
20000 | 60. 1 | 112.6 | 319.4 |
30000 | 68. 8 | 128.9 | 5:0 |
主要加固方法说明
1. 抗爆涂层法。
抗爆涂层是一种高性能弹性体材料,具有优越的抗爆性能, 通过在建筑物墙体、屋面等喷涂抗爆涂层,防止墙体倒塌、破碎、 碎片飞溅造成人员伤害。
2. 增设支点加固法。
增设支点加固法通过减小被加固结构的跨度或位移,来改变 结构不利的受力状态,以提高其承载力。用于梁、板、桁架等结 构的加固。按支承结构受力性能的不同可分为刚性支点加固法和 弹性支点加固法两种。
3. 增大截面法。
增大原构件截面面积并增配钢筋,以提高其承载力和刚度, 或改变其自振频率的一种直接加固方法。
4. 夕卜包型钢加固法。
对钢筋混凝土梁、柱外包型钢及钢缀板焊接成的构架,以达 到共同受力并使原构件受到约束的加固方法。
5. 粘贴复合材料加固法。
通过采用结构胶粘剂或高强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喷抹,将增 强材料粘合于原构件的混凝土表面,使之形成具有整体性的复合 截面。以提高其承载力和延性的一种直接加固法。
6. 抗爆庇护罩法。
采用在建筑物外墙外侧和屋面上侧增加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和板,或者喷涂抗爆涂层的加劲砌体墙和混凝土板,或者钢结构 保护结构等方式,用于抵抗爆炸荷载,保护建筑物在爆炸冲击下 不倒塌。
7. 移动式抗爆庇护设施。
由抗爆墙、抗爆门、顶板及底板组成的一个密闭性可移动成
品设施,可阻隔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从而保障庇护设施内的人 员和设备的安全。
抗爆涂层基本物理性能指标要求及检验标准
附表5抗爆涂层基本物理性能指标及检验标准
序号 | 项目 | 指标 | 可参考的检验标准 | GB/T50779 的规定 | |
1 | 固体含量(%) | 100 | (;B/T 1725-1979〈89)涂料固体含最测定 法(甲法) | 100 | |
2 | 凝胶时间⑴ | <1。 | JICr/T 3831-2006喷涂聚腋防护材料 | W10 | |
3 | 表干时间(s) | ^12 | GB/T【728 1979〔89)漆膜、賦子膜干燥 时间测定法(乙法〕 | W12 | |
4 | 硬度(®D) | 40 〜60 | GB/T 531. 1-200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压入硬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邵氏硬度行 法廊尔硬度) | 馈 D)40~ 60 | |
5 | 耐冲击性<kg*in) | 部 | ISO ^72 2:2002色漆和清漆快速变形 (耐冲击性〕试验第2部分*落锤试验〔小 面积冲头) | 部 | |
6 — | 拉伸强度 | AM | i^/T S樊' 2枷毓化檬胶或热密怦檬股 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 4」。 | |
7 | 断裂伸长率⑴ | N210 | M20Q | ||
8 | 撕裂强度(kN/n) | 习。0 | GB/T &29 200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撕 裂强度的测定(補形、直角形和新月形试 样) | ^100 | |
9 | 附着力(MPa) | 砌体 | mi.g | GB/T 5210-2006 色漆和清漆拉开 法附着力试验 | 与砌体的附 若力mi. 8 |
混凝土 | N2.0 (或底材破坏) | 孑2.0 | |||
钢 | M4. 5 | 无要求 | |||
10 | 耐磨性(760g/600r)/mg | C30 | ISO 7784-2:1997色漆和清漆 耐磨性的测 星第2部分*旋转椽胶砂轮法 | 无要求 | |
U | 低温穹折性(笔) | W-40 | GB/T 16777-2008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 | 无要求 | |
r 12 | 吸水率(%) | <1 | GB/T 16777-2008 建筑 | 防水涂料试验方法 | 宅1 |
13 | 热姓理、嫩姓理、酸处 理、盐姓理、人工气候 老化 | 拉伸强度 (MPa) | M14 | GB/T 18244 2000 建筑防水材料老 化试鹼方法 | >12 |
断裂伸长率 (%) | 5=170 | ||||
撕裂强度 (kN/iii) | M80 | 无 | |||
14 | 受拉弾性模量(MPa) | ,140 | |||
IG | 塑性模吊卸忸) | -咨 —•— — B■— | |||
16 | 屈服强度(MPa) |
附件6:
相关的标准规范、规定和参考的技术指南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判定标准(试行)》(安监总管三〔2017〕121号)
《中国石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中国石化 FESE委员会〔2020〕1号)
《中国石化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指南(试行)》 (中国石化安〔2018〕224号)
GB/I50779《石油化工建筑物抗爆设计标准》(报批稿) <£50984-2014《石油化工工厂布置设计规范》 (150160-2008 (2018年版)《石油化H企业设计防火标准》 CB50016-2008 (2018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CB50089-2018《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 GB50292-2015《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CB 50068-2018《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50023-2017《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CB36894-2018《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风险基准》
GB50367-2013《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CB/737243-2019《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外部安全 防护距离确定方法》
A^I3046-2013《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
JGT 436-2014《建筑通风风量调节阀》
JOT 2252-2014《喷涂聚脈用底涂和腻子》
Cherri cal Industri es Tfesoci ati on , Gii dance for the 1 ocati on and desi gn of occupi ed bui 1 di ngs on cheni cal rranufacturi ng si t es
API 752, Mnagenent of lizards Asoci ated B th Locati on of Process Pl ant Permnent Hii 1 di ngs
G vi 1 Etigi neers , Efesi gn of i n Pettocheni cal Facil i ti es
Locati on of Qcupi ed Bui 1 di ngs i n Industri al Gs Pl ants
PIP SW31018-2014 Hast Resistant Building Ebsi gn
Giterla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国家标准《石油化工建筑物抗爆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修订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6〕248号),我部组织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了国家标准《石油化工建筑物抗爆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见附件)。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201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修订及相关工作计划》(建标[2016] 248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近年来建筑物抗爆设计的实践经验,与相关标准进行了协调,与国际先进标准进行了比较和借鉴,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范。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深化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改革意见的通知》(建标[2016]166号)的要求,本标准性质改为推荐性标准。
本规范修订后共分8章和3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爆炸荷载、建筑设计、结构设计、通风与空调设计、既有建筑物抗爆加固。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1. 对原规范章节进行了重新编排;
2. 扩大了抗爆设计范围,由控制室抗爆设计变为建筑物抗爆设计;
3. 取消了原规范中的爆炸荷载值,明确了爆炸冲击波超压应由评估确定;
4. 增加了部分术语
5. 增加了大型抗爆建筑消防救援及疏散的设计要求;
6. 补充了抗爆建筑物的变形要求;
7. 增加了抗爆建筑物结构形式的选择原则;
8. 增加了砌体结构、钢结构抗爆设计的相关参数;
9. 增加了既有建筑物设计的内容。
《石油化工控制室抗爆设计标准》(GB/T 50779-20××),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年××月×× 日以第××号公告批准发布。本标准是在《石油化工控制室抗爆设计规范》(GB50779-2012)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上一版的 主编单位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参编单位是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 上海森林钢门有限公司、上海爵格工业工程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员是刘武、路以宁、张俊、万朝 梅、王松生、黄左坚、张克峰、朱小明、王耀东、何国富、伍俊、范有声、韦建树。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 对原规范章节进行了重新编排;
2. 扩大了抗爆设计范围,由控制室抗爆设计变为建筑物抗爆设计;
3. 取消了原规范中的爆炸荷载值,明确了爆炸冲击波超压应由评估确定;
4. 增加了部分术语;
5. 补充了抗爆建筑物的变形要求;
6. 增加了抗爆建筑物结构形式的选择原则;
7. 增加了砌体结构、钢结构抗爆设计的相关参数;
8. 增加了既有建筑物抗爆改造设计的内容。 为方便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石油化工建筑物抗爆设计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
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