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人们的阅读内容愈加丰富、方式也日益多元化,从读纸质书到读电子书,再到如今的“听书”(即有声阅读),当碎片化的时间成为互联网争夺的重点后,用耳朵代替眼睛,正在让阅读有了更多可能。记者采访读者和业内人士了解到,有声阅读确实被越来越多的人欢迎,成为阅读新的增长点。
何谓有声阅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徐升国说,是指通过有声方式,包括通过录音带、CD、有声读书机、广播、网络语音播报如移动APP、微信语音等,收听图书相关内容,“包括图书朗读、故事、外语学习、书评与图书介绍等”。
按照这个定义,“听书”的好处显而易见,其一就是保护视力。90后黄菲菲(化名)从两年前就开始尝试有声阅读,至今仍然保持上下班乘车时间“听书”的习惯,“这种阅读模式挺创新,环境不受限制,对眼睛没伤害,有些书的配乐、朗诵都很好听,‘听书’是享受”。
据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两成以上国民有听书(有声阅读)习惯,中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平均水平(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在未成年人群体中,听书频率也相当高,其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高达28.4%。
近年来国内有声书市场也表现惊人。据喜马拉雅FM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中国听书市场规模为32.4亿元,同比增长36.7%,粗略估算,2018年有声阅读的市场规模约45亿,“有声阅读正在全世界范围掀起一场阅读新革命”。
“仅举一例,有声书已成为喜马拉雅FM平台上最热门的收听品类之一,目前用户数占平台用户数的17%左右,整个流量占平台总流量的50%。”该负责人介绍,“在我们平台上目前的有声书活跃用户每天听书时长达3个小时,高频用户一年听书15本以上,‘听书’这一形式已经被越来越多人接受”。
不过,仍有一些读者不习惯这种阅读方式。蒋斌(化名)说,自己一直以看纸质书为主,“我习惯在看书的时候前后情节对照着来看,经常要往前翻,纸质书是看着最舒服的,有利于集中精力。而且‘有声读物’内容不全,有些书没有”。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亦显示,当被问及“不听书”的原因时,“没有听书习惯”是首要原因,超过半数的国民选择这一选项,“不喜欢听书的形式”“没有感兴趣的内容”“不了解有什么听书渠道”也是制约国民听书的因素。
“从‘听书’产生的经济效益上来看,未来有声出版的经济产业链为传统出版提供了更多可能。”喜马拉雅FM相关负责人并未否认这些制约因素,但他仍然认为,音频这个媒介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唯一的伴随性媒体,“有声书未来将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它和音频课程的普及也许会带来新的阅读革命”。
对此,徐升国解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降低了阅读成本,便利了用户参与内容制作,成为重要阅读方式之一,所以可以算是阅读新的增长点,“当然,作为一种新兴阅读方式,内容确实还需要不断丰富”。(记者上官云)